計畫期程:108.3.29~108.11.30
計畫主持人:真理大學陳餘鋆副教授
計畫說明:本計畫為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辦理計畫,主要於東沙島周邊設定7 個以上固定測站(含島周邊海草床、海草床中塊礁區及潟湖口西側浪區外各2 個測站、島潟湖內1 個測站),進行魚類監測調查作業(含軟骨魚類),並針對東沙島周邊進行魚類長期監測調查的評估,以掌握資源現況並建立監測標準,並提供未來魚類長期監測調查之經營管理建議。
計畫成果:
1. 本計畫共監測 7 個島周邊海域測站,每測站均記錄夏秋兩季的魚類群聚變化,共魚類相紀錄魚種37科267種;其中灰鰻鯰 (Plotosuscanius ) 與邵氏胡椒鯛 (Plectorhinchus schotaf) 為本年度東沙新紀錄種。
2. 由群聚指數之多樣性分析結果建議長期監測的測站為海草床棲地類型 B2 測站,塊礁棲地類型 B5 測站及岩礁棲地類型 B7 測站。
3. 藉由不同棲地多樣指數分析所列出之常見優勢物種、文獻建議各棲地關鍵物種與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指標魚種合併列入長期監測物種項目,建議東沙島周邊常見優勢物種選擇鱗魨科、蝶魚科、龍占科及金鱗魚科為代表,關鍵物種以鰺科、石鱸科、鸚哥魚科、鮨科及笛鯛科為代表,指標魚種為鯊魚與魟魚。
圖 1-1 灰鰻鯰 (Plotosus cranius)
圖 1-2 邵氏胡椒鯛 (Plectorhinchus schot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