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公民科技素養調查結果發表

「科技素養計畫─公民科技素養調查研究(第二期)」計畫是由科技部補助的一項全國性大型抽樣調查研究計畫,本計畫目的主要在調查我國公民科技素養的現況,並逐步建構長期研究基礎資料。2015年的調查除延續2008年及2012年問卷設計,並加入不少新的調查題目,如科學場所的接觸。

調查內容維持在三個主要面向:(一)「科學資訊興趣與來源」(interest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in science);(二)「對科學的瞭解」(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三)「對科技相關議題的態度」(attitude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ed issues)。調查對象為18歲至70歲之中華民國公民(1996年12月1日以前和1944年11月30日以後出生者),調查時間是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間,採面對面方式進行訪問調查,樣本大小為1831人。

本次調查研究顯示:(一)台灣公民科學資訊的主要來源是網路及電視, 2015年在一年內參訪過科普相關社教場所的比例較2008年及2012年皆有提高,最感興趣的科技相關議題仍維持是環境保護。(二)在科學基礎知識及科學探究過程的瞭解上有不錯的水準,實驗設計及遺傳機率概念較2008年及2012年稍有退步。多數民眾不瞭解抗生素的主要功用無法殺死病毒。值得一提的是,公民相信擬科學(如:算命)的比率不低。(三)公民認同科技相關議題的重要性以及科學研究之社會貢獻,但也持有風險意識。除對基因工程及核能發電研究態度較保留,公民對多數科學研究持正面態度。

網路及電視是台灣公民獲取科學資訊的主要來源,但民眾在網路的使用程度有漸漸上升的趨勢。有趣的是在這個研究中,也發現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媒體使用習慣。研究團隊分析受訪民眾發現,不論在獲取日常生活或是科學資訊上,年齡較低者較傾向以上網為主要管道,而年齡較高者則以電視為主要來源。

值得關注的是在科學基礎知識的題目中,超過六成民眾認為「抗生素的功用主要是殺死病毒和細菌」的描述是正確的,這顯示國人對於使用抗生素的概念不足。抗生素原則上是用來殺死細菌,對殺死病毒則不具效用。公民科技素養調查計畫主持人黃臺珠教授提醒,流行性感冒應盡量少用抗生素來治療,因為大部份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而非細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信風水的民眾大約有四成至五成,而相信算命及星座分析的民眾則是隨年齡增加而下降,顯示年輕的世代愈傾向相信算命及星座分析。黃臺珠教授指出,儘管收看命理分析或超自然節目可以帶來家庭娛樂及人際互動的話題,但接觸過多擬科學的訊息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國民對科學現象的判斷。

在本調查中發現,有九成五的民眾認為「科技使得生活更便利和舒適」,但也有約五成民眾認為「如果科技發展的好處可以預期,但是風險不明確,這類研究也應該停止」,顯示民眾持有相當的風險意識。民眾支持風險較低的科學研究,如天然災害防治及人畜共通疾病研究,但對自身健康有風險的基因工程及核能發電研究態度較為保留。此外,近年來因常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民眾有高達八成五支持進行食品安全研究。

整體而言,科技是一個繼續成長及突破的領域,民眾對科技須有基礎的知識及持續的關切度。有關公民科技素養的長期調查及研究可提供政府瞭解公民科技素養的趨勢變化,屬於國家的基礎性研究,有其長期、持續及必要的角色。

更新日期 :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