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科會長期支持台灣高能物理研究團隊參與歐洲粒子物理中心(CREN)所進行的大強子對撞機(LHC)尋找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的實驗,國內研究團隊分別由台灣大學與中央大學參與CMS實驗,以及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參與ATLAS實驗。歐洲粒子物理中心的實驗最近將有重大突破,該實驗觀測到有一個質量約1250億電子伏特的新粒子,我國團隊亦參與了其中的偵測器的硬體建造與物理分析。
我國實驗高能物理團隊加入LHC實驗至今邁入第13年。今年LHC能量提升到八兆電子伏特、實驗數據量增加一倍,在不間斷的尋找之下,終於在1250億電子伏特的地方觀測到一個從來沒有被觀測過的新粒子訊號。
台灣團隊將持續此一重要課題的研究,最終目標在驗證目前所找的粒子是否是標準模型所預測的希格斯粒子,或者此一訊號是和其他奇異模型有關的粒子。另外,也會對這此一粒子和其他玻色子和費米子的耦合性質進行進一步的物理分析。
LHC自2009年底開始正式運轉,台灣團隊因長期參與電磁量能器的工作,所以在第一年(西元2010年)的物理分析中,台灣團隊即鎖定和光子及電子相關的物理題目進行分析。在第一年的實驗數據中,中大與台大團隊即發表四篇和光子及電子相關的論文。由於對光子熟悉度的增加,在第二年的物理分析中,台灣團隊即加入所謂的「黃金頻道」,也就是尋找希格斯粒子最重要的衰變頻道之一 –– 希格斯粒子衰變到雙光子頻道的物理分析。台大與中大高能團隊以及來自法國和美國大學的合作者組成一個小型的國際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尋找希格斯粒子的論文,而另一篇相關的論文已完成實驗內部審查即將送出。國科會對於國內研究團隊在國際大型科學計畫中的表現深表肯定,也希望日後台灣的研究團隊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尖端科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