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科二林園區轉型的發展規劃,國科會極為重視各方意見,繼5月28日公聽會後,續於6月1日邀請業界及專家出席「台灣中部地區精密機械產業發展策略討論會議」,徵詢意見,作為未來國科會規劃科學園區精密機械產業發展策略的方向。
機械產業的發展可視為國家工業化程度之指標,台灣機械產業已發展成融合多元專業科技、技術及資本密集、加工層次與附加價值高、應用範圍種類多之特性,機械產業產值已達9,900億,即將成為兆元產業,2008-2010之成長率居世界第三,工具機出口居世界第四,自行車出口世界第一,整體產業聚落分布於中部地區,佔有整體45.05%的比重。
與會業界、專家對國科會重視提昇精密機械產業附加價值的努力深表肯定,並針對關鍵能力開發、高階人才需求、根留台灣用地取得與展覽空間、國際競爭力提升、聚落能量整合與效益展開等課題提出建議,並期許國科會訂定科學園區轉型的明確目標。
中華民國機器公會總幹事王正青表示,雖有歐債及韓國競爭壓力,今年截至四月底,台灣機器出口仍然對美增加10%,對歐增加20%,對東盟增加25%,期許未來加強控制器與服務等軟體力量,並結合光電產業發展自動化。工具機公會總幹事黃建中持相同看法,另指出過去工具機業者不擅宣傳,致一般青年人才不了解該業是毛利率甚佳的優良就業機會。自行車同業公會范雪琴秘書指出,台灣自行車朝高值化發展有成,年出口值約新台幣500億元。上銀執行副總林明堯表示,將深化機器人與控制器之研發製造,以掌握專用機市場,脫離泛用型設備之低價競爭。國內工具機龍頭友嘉執行長李進成說明,友嘉強於國際化佈局,目標在2012年達到產值1000億,但用地需求亟待解決。台中精機總工程師陳燦輝期望科學園區形成更強大機械產業聚落,以提高附加價值。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陳東勝認為,結合園區既有光電零組件產業,可形成優良之控制器聚落,該所幫助鴻海之機器人控制器上看每年10萬台。
最後國科會賀陳弘副主委指示中科管理局,成立專案工作小組,邀集公會、業界及工研院等單位,以H-Team(High Value-Added)概念,針對結合中部地區現有精密機械產業聚落優勢與中部科學園區人才吸引、土地取得、高科技產業聚落及單一窗口服務等優勢,提出科學園區精密機械產業發展具體策略,強化產學合作研發投資,擴大產業鏈綜效,提升附加價值,創造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