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105年度成果研討會

「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之105年度成果發表研討會,4月25日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成果研討會以火山及防災產業議題為主軸,邀請該領域專家進行專題演講;分組課題部分從坡地土砂、流域水患治理、都會烈震、極端氣候、輻射火山、災害因應能力與防災巨量資訊應用等面向進行研討報告;成果展示則以成果主題館、海報展覽、部會署攤位等方式來展示年度計畫成果,包括了火山、地震、洪災、坡地、氣候變遷及資訊等議題。

 

「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104-107年)」是由科技部與災害防救業務相關部會署共同規劃、研擬與推動之科技研發計畫,計有10個部會32個單位共同投入,期望推動跨部會災害防救科研成果資源整合,並將研發成果落實應用於中央與地方單位之防救災實務作業。後續亦期望能將政府單位整合之成果加值推廣至產業界,整體提升災害防治效能,有效減少國人在災害中的生命財產損失。

 

「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之105年度成果發表研討會係由科技部、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及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共同主辦,成果展示之重點略述如下:

 

科技部長期關心臺灣火山科學研究,其所補助之大屯火山觀測站(TVO)長期進行火山活動監測,包含微震活動、地球化學、地溫監測以及地表變形等四大重點項目,相關監測目前仍持續進行以作為資訊研判依據,期能掌握火山活動先跡。

 

在地震議題上,整合各界活動斷層之研究成果,包含建置全臺斷層三維模型。相較於中央氣象局目前所提供的二維震度圖,三維模型可提供更多與斷層相關的地質構造資訊,有助於地震所造成災害及餘震可能位置之研判。

 

在洪災課題方面,創新的洪水預報技術及洪災示警始終是該領域重點研究項目,結合各項即時監測資訊與社群即時情資等「巨量資料」,可提升淹水即時預警系統之準確度。

 

在坡地課題方面,包括坡地土砂災害衝擊與減災評估,結合了時下流行的虛擬實境技術(VR),配合實體投影展示,呈現坡地所發生的大規模崩坍;並以2015年蘇迪勒颱風為案例,顯示新北市烏來區忠治里所遭遇的災情衝擊。

 

在防災巨量資訊方面,舉凡公部門或是民間的高精度空間圖資及測繪成果(如電子地圖、航遙測影像、空拍機影像或數值地形模型等),皆已應用於各種災害模式模擬。此外,資訊技術與平台(如3D圖台、雲端應用及巨量資料處理等)導入災防科技,也是本次成果展的重點主題。

 

除了上述議題外,也重視長期的氣候變遷影響,透過建置臺灣區域氣候變遷之高解析度資料庫,可推估未來災害變化趨勢,分析未來可能導致的災害衝擊,並以未來災害風險圖呈現。

 

「創新科技研發」與「跨領域整合應用」一直是「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推動的精神,除透過跨單位與跨領域的彼此觀摩學習以提升災防科技研發實力外,亦期汲取各界反應與意見,作為各部會災防科技研究方向修正檢討之參考依據,以增進災害因應與調適能力。本研討會展現政府對於災害重點問題之高度重視,並讓參與民眾更了解政府如何持續將研發成果落實應用於實務及產業領域,期能將臺灣打造為亞太地區災害防救科技技術的發展重鎮。

 

 

其他相關資訊請參閱

「科技部災害管理資訊研發應用平台」網站 http://dmip.tw/

「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計畫管理 http://astdr.colife.org.tw/

 

更新日期 : 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