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技部公布「國際產學聯盟」通過名單 鏈結國際 麻省理工學院、柏克萊大學來台交流

產學園區及業務司 聯絡人:許華偉科長 電話: (02)2737-7818 E-mail:hwhsu@nstc.gov.tw

 

集結全台15所大學推動「國際產學聯盟」 打造創新生態

科技部正式公布「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通過名單,獲補助學校包括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中央、中山、中興、陽明、北醫、亞洲、台科、北科、虎科、遠東等15所學校;各聯盟所規劃發展的前瞻技術,橫跨了AI、生技、綠能、材料、半導體、金融科技、智慧照顧、農業科技、工業4.0、航太科技、智慧製造等領域,並藉由集結一流產學團隊,扮演各領域科技探索的先鋒部隊,以積極參與、主導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帶動新一波創新生態體系發展。

 

取經國外 國際兩大聯盟來台交流寶貴經驗

科技部長陳良基指出,「面對國際競爭加劇,科技部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國豐沛的科研能量有效導入產業,打下產業風華再現的新基石。台灣有一流的人才、創新的技術,但往往流於單打獨鬥、勢單力薄,科技部推動的國際產學聯盟,就是要協助建立學界與產業緊密合作的生態體系,作我國產業發展的後盾。」

 

為了擴大「國際產學聯盟」在國際佈局的視野,並加強與國際接軌的緊密度,科技部在10月11日及12日特別邀請麻省理工學院(MIT)以及柏克萊大學(UCB)的產學合作專家來台,擴大辦理國際交流研習營GLORIA Boot Camp,從國外私立大學(MIT)以及公立大學(UCB)的角度分享成功經驗,並讓各聯盟代表以及國外專家們相互交流。

 

大亮點 開拓產學合作新價值

透過MIT與UCB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到聯盟運作最重要的就是依不同學校及產業的特性,對會員廠商進行客製化服務,並透過制度提供誘因,吸引更多會員加入聯盟的運作,綜觀目前各校規劃的聯盟有以下三大主要亮點:

第一,打造國際合作新管道。許多企業會員參與聯盟的重要目的就是能找到國際合作的機會,許多聯盟也透過這個計畫將原先具有的國際合作管道再升級,或是於海外設點、建立海外研發基地,橋接國內外合作商機。例如美國矽谷、歐洲地區、以色列、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

第二,具資深產業背景的產業聯絡專家。目前各聯盟執行長或是產業聯絡專家的招募對象,皆鎖定具產業或創投背景的人才,除了有上市公司的前CEO、跨國公司地區副總裁外,海外歸國的資深產業人士也是延攬的目標之一。

第三,提供跨校、跨領域與跨研究團隊等多面向的整合資源。國際產學聯盟的成立也促成了多校合作的契機。例如清大整合了東海、中原、元智、聯合、明新、中華、大華、元培等學校的研發能量成立新的平台,中山大學則是結合高醫大、高應大、高雄大、高雄第一、屏科大等學校組建聯盟;跨校聯盟提供知識庫及研究資料庫進行人才與研究能量的查詢,產業會員可以快速找到企業所需的研究內容以及研究團隊,增加商機媒合的效率。例如北醫的學術知識庫暨專家研究網,可以快速搜尋及鏈結研究技術與人員,或是取得完整專利分析資訊及藥物開發進度消息。

 

有了好的聯盟組織,接下來就要有好的運作模式進行推動,科技部希望透過本次研習營活動,為台灣的學研及產業合作提供更好的合作機會,讓學校能培養下一代具有國際視野的產業人才。

 

科技部公布「國際產學聯盟」通過名單 鏈結國際 麻省理工學院、柏克萊大學來台交流

科技部部長陳良基(上排左5)、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公共關係部門資深處長陶德.克里曼(Todd Glickman)(上排左4)、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工程學院助理院長孫安濤(Anthony St. George)(上排6) 、科技部產學司司長邱求慧(前排左2)與獲補助之國際產學聯盟學校代表合影。

 

更新日期 : 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