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壯大臺灣 無畏挑戰-針對中國對台31措施,科技部持續推動人才政策-

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 聯絡人:梅中楷科長 電話:(02)2737-7106 

E-mail:ckmei2@nstc.gov.tw

 

針對中國大陸於今(107)年2月28日發布31項「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行政院今日發佈「壯大臺灣,無畏挑戰」之宣示。本部配合行政院政策,以全方位思考,積極推出人才政策,秉持推升國家學術研究能量與推動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除了針對高教人才將持續與教育部等相關部會搭配擴大育才、攬才與留才誘因,並針對國家整體創新生態系統營造,推動深化產學合作夥伴關係,加快科學園區轉型成為下世代創新產業實現基地的步伐,積極打造吸引國內外產學研人才創新研發和創新創業的優質環境。本部具體因應作為如下:

 

一、 提升學研人才獎勵,主動引導人才回流

1.推動卓越研究中心創造傑出研究群聚效應
自教育部補助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中,擇優重點補助在科學、社會、產業等面向上具重要研究發展議題之中心,期以科技研發促進創新突破、解決國家重大議題,同時培育優秀年輕領導人才,創造台灣相關科技領域的國際優勢地位與影響力。
2.配合高教深耕計畫擴大「彈性薪資」
持續辦理補助大專校院獎勵及延攬特殊優秀人才措施,協助大專校院能具延攬及留住特殊優秀教學研究人才之薪資給與條件,以利國家競爭力提升與培養優質科研人才。

3.推動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擴大延攬國際優秀人才,優化學研環境
提供研究職涯初期的年輕學者3~5年長期穩定研究資源,搭建可大膽嘗試創新構想的舞台,讓我國年輕學者有優異研究表現,進一步在國際學術社群間取得足夠發言權,發揮國際影響力。亦強化「學術攻頂計畫」,以支持資深傑出學者持續追求卓越!並營造優質研究環境,持續優化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的審查機制,鼓勵多年期原創性及實務應用計畫,並增設新興領域學門,鼓勵創新!
4.選送海外培訓及獎勵海外人才來臺就業
進行博士創新之星(LEAP)計畫,選派40歲以下碩博士赴美、法、以色列等國際企業及學研機構專案研習,搭建我國與海外創新資源連結之橋梁,帶動高科技產業創新轉型與升級;執行海外人才歸國橋接方案(LIFT),主動號召我國赴海外留學人才返國,並以科技部的戰略高度搭建交流平台,引導海外學人將其科技研發新知、前瞻應用趨勢帶回國內,並與國內產學研各界進行交流。
5.輔導重點產業千人博士就業方案
推動「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RAISE)」,107年到109年預定辦理3梯次共培訓1千名博士,由法人單位辦理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1年期在職培訓(on the job training),培訓期間至少6個月要到產業界實習,培訓完成後即可就業或創業。
6.調高專題計畫主持人費,將科研成果收入優先獎勵科研人員
已自107年1月起全面調增基礎研究計畫之主持費額度50%,以吸引更多傑出科研人才,投入長期性、前瞻性研究;另,部份中心型的專案研究計畫,主持人費用甚至高達新台幣6萬元。

 

二、 厚植關鍵技術發展,深化產學夥伴關係並加速國際接軌

本部推動「小國大戰略」,強調「聚焦」與「槓桿」,選定AI做為下世代發展主軸,並透過找夥伴、打群架、結交盟主等策略,鏈結產業、學校、人才、國際,推廣國內外產學合作創新。除了加緊腳步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半導體射月計畫」,以及舉辦「科技大擂台」等策略之外,並將持續拓展「產學大聯盟」、「產學小聯盟」等計畫之推動,在「國際產學聯盟」方面,也將透過補助各校整合內部產學資源,並搭建會員制平台解決業界問題,目標是吸引200家以上代表性國內外企業參與,藉此促使國內產學研創新能量與全球技術領先的產業供應鏈接軌。

 

三、營造創新生態,打造科學園區成為下世代創新產業的實現基地

本部刻正推動《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修訂,期使科學園區能因應適當轉型,讓非製造業與軟體產業得以進駐,達成臺灣軟硬整合的轉型。同時,本部積極研擬科學園區未來十年規劃,目標是提出前瞻未來十年的發展願景與主動招商策略,讓我國企業乃至外資企業都能夠更清楚看到科學園區做為促進「群聚」與「科學」連結發展的重要聚落,因而更有信心將創新研發基地設置在臺灣。未來十年,科學園區將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產業環境與鏈結網絡資源,在產業面以創新應用領域為重點,在環境面將推動節能儲電、循環經濟、智慧化等,在網絡面則是串連產官學研各面向統合資源,促進國際交流並優化園區機能,使科學園區成為下世代創新產業的實現基地。

更新日期 : 2018/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