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創造人才價值 永續國家發展 〔人才、價值、永續〕- 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先期報告

發稿日期:109年3月17日

前瞻及應用科技司  聯絡人:鄒旻槐科長  電話:(02)2737-7536  E-mail:mhtsou@nstc.gov.tw

 

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政府每四年應參酌各界意見,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並經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討論後,作為擬訂科學技術政策與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之依據。政府將於今(109)年召開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科技部為預作準備,於108年辦理逾25場次之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會議,計有超過400人次參與,為我國科技發展提出重要策略建言,其中產業人士參與會議達140人次,超過與會人數三分之一以上,也顯見民間對政府的期待。


跨界共議 集思我國科技發展方向
為因應國內外局勢變化,並銜接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科技部於108年啟動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作業,進行為期半年的意見徵集,集結國內重要意見領袖、科研社群成員、專家學者等眾人智慧,透過多元虛實平臺彙集產學研不同領域的聲音,期能從中彙整出可於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上討論的關鍵議題,並為會議討論形成更堅實的知識基礎,以切合全球科技發展趨勢與我國當前局勢。
本次意見徵集活動期透過體系化的討論,不受限於領域藩籬或部會職掌,而以綜觀視野來觀察我國在科技發展上所面臨的關鍵課題,並鼓勵青壯世代專家學者積極參與,促進我國科技發展策略的世代平衡。經由25場會議的討論,歸納出人才培育、基礎科研、產業經濟、組織制度與未來挑戰五個構面。

 

改善育才環境,創造競才優勢
人才是國家推動科技發展與促進經濟成長的基石,但面對高齡少子化及全球化之趨勢,嚴重衝擊我國人口結構。學校理工領域招生不足、科研人才流失與供需失衡等問題將愈來愈明顯,動搖我國科研活動的根本,亟需思考如何鬆綁學位學程、提高優秀人才就讀研究所的意願、跨界人才交流彈性、以及強化外國人士來臺就學、就業與定居的誘因,以厚實我國人力資本。

 

打底科研基礎,奠定中長期發展優勢
小國的天然資源、人力及內需市場等有限,必須仰賴科技創新能力,高效解決社會、經濟及環境等多元面向之問題,在世界版圖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要思考如何穩定投資基礎科研經費,聚焦投入國家具優勢及潛力的科研項目,強化我國科研競爭力,亦須因應新興科技的發展趨勢,提高跨領域之研究及教學的誘因,持續積累基礎科研能量。

 

活絡創新體系,引領產業升級
科研活動涵蓋一系列的資源轉換活動,包括投入經費、產出成果、創造商業利益,以及發揮社會影響力等,須要上游(學校)、中游(法人),以及下游(產業)等各界的齊心協作,但常因為計畫結束或缺乏媒合平臺等因素,導致斷鏈狀況,須思考如何有效善用資源,完善創新體系,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並擴大科技應用範圍,協助產業數位轉型、升級與世代傳承。

 

組織制度變革,打造有利創新環境
科研決策體系仰賴緊密的跨部會合作及縱向連結,共同落實科技政策,致力達成國家科技發展目標。然而,科技計畫的形成、審議管考、評估追蹤的機制待精進,以及組織彈性不足、法規制度未與時俱進,還有跨部會的合作機制待加強等因素,影響科研創新發展,須思考如何完善科技創新支援機制,促進跨部會合作,加速科技創新發展。

 

因應未來挑戰,落實永續發展
全球暖化衝擊生存環境,變異程度日趨複雜的各種新興傳染病也考驗國家防疫體系,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日益成熟,創造許多新機會也伴隨不少新問題,例如社會貧富不均加劇、個人隱私威脅提高,以及對民主體制之衝擊等,除思考如何擴大人工智慧的產業應用範圍外,亦須考量社會潛在風險。為落實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須從「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出發,融合SDGs的精神於科技計畫,推動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永續的國家科技政策。


創造人才價值 維持國家永續發展
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於今年下半年召開,科技部將以前述策略建言歸納出的「創造人才價值 永續國家發展」目標為基礎,以「人才、價值、永續」為主題,並參酌科技發展策略藍圖等我國近年重要科技政策內容,研提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的討論議題架構。後續將邀集相關部會署共同研議相關策略措施,並召開分區預備會議與大會,對焦我國科技發展需求與區域均衡發展,形成新一期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共同朝向2030永續、包容、創新的願景前進。

 

更新日期 :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