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氣候變遷與文學再現:面對生態危機的文學能量是還願還是創造

發稿日期:108年3月27日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楊李榮副研究員 電話:(02)2737-7549

 

在全球氣候及環境的變遷之下,各地自然天災、人為污染不斷,「生態危機」與「氣候變遷」成了人們生命歷程中的浩劫,我們該如何應對這個情形呢?你能想像從文學的角度有什麼解套的方法嗎?環境保護專家—比爾·麥吉本(Bill McKibben)提到:「在這顆行星上,我們可以建立持久而且優雅的生活方式,但首先必須放棄『未來會與過去一樣』的想法。」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態度與想法,才能讓我們躲過浩劫、繼續生存呢?3月份科技部人文沙龍講座邀請淡江大學英文系蔡振興教授親臨現場,和大家一同探討環境與文學之間的關係!


本次演講主題「氣候變遷與文學再現」看似是近代才開始發展的課題,其實在文學的領域中早已有所累積。此次邀請的講者蔡振興教授曾經在2015年的氣候變遷論壇(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alogue, TEED)中提到,早期的生態文學發展與自然書寫有關,主軸在於思考人與自然、宇宙等之間的關係,後來才開始與環境污染等議題與意識結合,文學與環境生活之間的距離也因此逐漸靠近。
蔡振興教授長年以來投注許多心力在國內外進行生態文學領域的研究,包括從2007年開始主持多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例如「自然、永續發展與未來想像」、「天氣論述:氣候、倫理學與生態溝通」、「全球暖化與末世論環境想像」、「讀物/毒物:物件與政治生態學」等,並出版《生態文學概論》、《生態危機與文學研究》等書籍,以及在國內外多種期刊發表相關論文,也在教學現場融入許多生動的案例,教學成果廣受好評。

 

針對此次的講座內容,蔡教授表示,人與環境互為表裡,人透過科技改變環境的屬性,讓生活環境舒適宜人,但人也可能因環境變遷而招來「反撲」(例如病毒),發生災難或不測,成為除不盡的「餘數」。因此他在本次講座中,將嘗試從(生態)文學研究的視角,透過特殊的關懷方式,處理氣候所帶來的不適,讓我們重新省視暖化的敘事結構、物件、物質能動性和倫理關懷,進而探討生活與偶然、生命與蛻變的辯證關係。


「氣候變遷與文學再現」講座時間為3月27日(星期三)下午1點至3點,地點在國立彰化高級中學,特別邀請地主學校彰化高中校長王延煌擔任主持人,以及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序樺擔任與談人。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這一場精彩的對談講座,或透過線上直播收看。
人文沙龍官網:
https://web.nstc.gov.tw/Humanitiessalon/2021/2019-3.htm

直播網址:https://bit.ly/2H0DZiY

更新日期 :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