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02-文學一學門(中國文學、臺灣文學、原住民文學)

編號

題目

作者

卷期

日期

1

中國文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

李豐楙

2.4

2000.02

2

國內中國文學學門相關學術期刊排序

李豐楙

5.2

2004.03

3

《臺大中文學報》

唐凰禎

6.2

2005.03

4

《漢學研究》簡介

耿立群

6.2

2005.03

5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簡介

王福楨

6.2

2005.03

6 文學一學門及語言學門 專題計畫申請案件注意事項

何醇麗

6.4

2005.09

7 「中文學門國際暨國內期刊評比研究計畫」執行成果與檢討

葉國良

張寶三

7.4

2006.09

8

「中文學門學術研習營」規劃案

鄭毓瑜

7.4

2006.09

9

文學一 (中文)學門90-94年度研究成果發表會

林明德

黃文吉

8.2

2007.03

10 人文學熱門及前瞻緒言

葉國良

8.2

2007.03

11

文學一(中文)學門調查計畫成果報告

張寶三

8.2

2007.03

12

「中文學門」的研究如何撰寫多年期計畫? 顏崑陽

8.3

2007.06

13

中文學科研究生赴美研究的潛在影響 蔡玫姿

8.3

2007.06

14

關於中文學門的一些思考

葉國良

8.4

2007.09

15

中文學門日本漢學參訪紀要

葉國良

楊儒賓

徐興慶

朱秋而

廖肇亨

8.4

2007.09

16

我看中文學門

楊儒賓

9.3

2008.06

17

《戲劇研究 》─國科會補助創新期刊

王璦玲

9.4

2008.09

18

翻譯課題與台灣文學研究發展趨勢

邱貴芬

10.1

2008.12

19 儒佛交涉與日本漢學:從《佛教與儒教》一書談起 廖肇亨 10.3 2009.06
20 物質文化研究的新視野—國科會「超越文本」規劃推動計畫前半部執行回顧

陳玨

10.3

2009.06

21 2009「 新世紀神話研究之反思 」國際學術研討會簡報

陳器文

11.2

2010.03

22

小學不小—寫於「 小學專刊 」之前

楊儒賓

11.3

2010.06

23

臺灣文字學目前的研究概況

黃麗娟

11.3

2010.06

24

臺灣近年來聲韻學發展的特色

竺家寧

11.3

2010.06

25

臺灣目前訓詁學研究的特色與瓶頸

莊雅州

11.3

2010.06

26 中文學門小學類文字學領域的困境與省思 人文處中文學門

11.3

2010.06

27

中文學門小學類 92-97 研究成果發表會

陳麗桂

11.3

2010.06

28 開啟現代中國研究的視野:談「 魯迅、周作人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研讀會 彭明偉

11.3

2010.06

29 隱喻.抒情與敘事.觀看—中文學門跨域整合研習營報導 賴錫三

12.2

2011.03

30 「詩話與詩學、文化:清代篇」研讀會簡介

吳彩娥

12.2

2011.03

31

遁辭後的期待

楊儒賓

12.2

2011.03

32

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

邱貴芬

12.3

2011.06

33 東亞視座下的臺灣人文科學 楊儒賓 13.1 2011.12
34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對談活動(續)以學術成果推廣人文素養─記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三場對談活動

楊儒賓

鄭毓瑜

13.2 2012.03
35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對談活動(續)百年來京劇的演進 編輯室 13.2 2012.03
36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對談活動(續)百年河山 編輯室 13.2 2012.03
37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圖錄(續)繽紛盛宴—多源 (元) 共生與中文學門 鄭毓瑜 13.2 2012.03
38 《中華民國發展史》系列(續)文學藝術是中華民國的精神史 陳芳明 13.2 2012.03
39 二○一一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獎感言 李奭學 13.3 2012.06
40 從「域外(東亞)漢學」到「國際『漢學研究 』」

王國良

13.4 2012.09
41 「中國古籍叢書目錄資料庫」的建置與效益 劉寧慧 14.1 2012.12
42 韓國漢文學傳統之研究圖書計畫執行心得—國科會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之一 簡錦松 14.1 2012.12
43 「法儒脈絡淵源遠,漢學薪傳論譔豐」─「法國漢學研究圖書補助計畫」成果回顧與檢討 賴貴三 14.1 2012.12
44 「文與體」: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紀要 許暉林 14.1 2012.12
45 談「 學術史」、「思想史」 與「 社會史」 研究的關連問題

戴景賢

14.3 2013.06
46 「人文風景」 的建制與開展—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紀要

高嘉謙

15.1 2013.12
47 拓展「 漢學與物質文化」 研究的新視野—介紹科技部近年在該領域的四個大型計畫 陳玨 15.2 2014.03
48 當代兩岸戲曲交流的回顧與研析(1949-2009) 蔡欣欣 15.2 2014.03
49 走在鋼索上的人生賭注 陳培豐 15.3 2014.06
50 由《神聖的教化》專書寫作談禮儀研究的一點反思 林素娟 15.4 2014.09
51 《當代新道家》 的古典新義 賴錫三 15.4 2014.09
52 一個新生成的學術空間—文獻學 周彥文 15.4 2014.09
53 《近代詩經白話譯註的興起與開展》學術專書寫作心得分享 朱孟庭 15.4 2014.09
54 從人文到數位人文:知識微縮革命與人文研究範式的轉向 鄭文惠 15.4 2014.09
55 經典詮釋中的思想史—關於《釋經以立論—漢代毛鄭詩經經解的思想探索》 車行健 16.1 2014.12
56 袁枚的詩歌 張健 16.1 2014.12
57 《「文字禪」詩學的發展軌跡》研究心得 蕭麗華 16.1 2014.12
58 詩與思的交響曲—《陶淵明的人境詩學》 蔡瑜 16.1 2014.12
59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專書簡介 鄭毓瑜 16.1 2014.12
60 《魏晉「神超形越」的文化底蘊》之問題架構 江建俊 16.1 2014.12
61 文學、詮釋與宗教—古典文獻學的跨界研究 趙飛鵬 16.1 2014.12
62 「從人文到數位人文」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紀要 何立行 16.2 2015.03
63 回首來時路 嚴志雄 16.3 2015.06
64 應教木鐸振春風—李炳南先生數位人文相關計畫心得分享 周玟觀 17.1 2015.12
65 論文發想與學術倫理 葉國良 17.2 2016.03
66 中文學門專題研究計畫書的撰寫與審查 廖美玉 17.2 2016.03
67 人文山水」跨領域對談學術研習營紀要

王怡云

李堯涓

17.2 2016.03
68 數位人文取徑下歷史研究的轉折與開展—以《 自由中國》為例

薛化元

江子揚

蔡銘峰

劉吉軒

17.2 2016.03
69 「當代新道家」的鋪橋造路:一條「道家型知識分子」的林中路 賴錫三 17.3 2016.06
70 「第五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古文字學青年論壇」會議紀要 李宗焜 17.4 2016.09
71 文學一(中文)學門熱門前瞻議題成果報告 蔡英俊 18.2 2017.3
72 身在「文學一學門」的我見我思 廖美玉 18.3 2017.5
73 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跨世代對談 潘怡帆 18.4 2017.9
74 必也正名乎? 楊儒賓 18.4 2017.9
75 搭起數位與人文的橋 祝平次 19.1 2017.12
76 民俗版畫中的想像與現實 人文沙龍團隊 19.1 2017.12
77 數位人文與空間資訊的對話:跨領域的臺灣旅遊文學研究 林淑慧 19.2 2018.3
78 觀古今之變,思東西之間:一個跨領域的啟示 林啟屏 19.2 2018.3
79 故縱與鬼律:西遊途中的召喚土地 人文沙龍團隊 19.2 2018.3
80 路遙不覺遠我的詩學之路 蔡瑜 19.3 2018.6
81 (中文學門跨領域對談)AI和「釶」的作家夢

張澄清

李忠達

胡雲薇

19.4 2018.9
82 「後人類時代的科技與文學」講座簡介 陳國偉 19.4 2018.9
83 (夏季系列講座之一)比未來近的遠方:科幻文學與當代生命情境 楊勝博 19.4 2018.9
84 (夏季系列講座之二)擬像的光年:後物種/倫理的書寫狂歡 李如恩 19.4 2018.9
85 人文大師下午茶.王德威院士談「思想的文學、行動的文學」 李忠達 19.4 2018.9
86 澎湖學永恆的亮點: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 人文沙龍團隊 19.4 2018.9
87 海上社會轉型中的文心、文人與文化:《易代文心–晚清民初的海上文化賡續與新變》專書簡介 呂文翠 19.4 2018.9
88 詩的南方:時代變革下的離散文學現場 高嘉謙 19.4 2018.9
89 文學及藝術學門新南向人文考察團馬來西亞出國報告

胡曉真

梅家玲

高嘉謙

張錦忠

石曉楓

蔡宜妮

何醇麗

藍文君

陳育芬

20.1 2018.12
90 「非│常經典」研習營側記 朱先敏 20.1 2018.12
91 技術、藝術或志業?撰寫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與規劃個人學術生涯 胡曉真 20.1 2018.12
92 文學一學門多年期研究計畫撰寫經驗分享 許俊雅 20.1 2018.12
93 文化與科技論壇(二):AI的文學夢 謝一誼 20.1 2018.12
94 人文行遠專書講座–曾永義院士談『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 李忠達 20.1 2018.12
95 裴松之三國志注新論一三國史的解構與重建簡介 王文進 20.1 2018.12
96 開啟戲曲與音韻通道的鑰匙–《中原音韻箋釋》導讀 李惠綿 20.1 2018.12
97 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記後 陳睿宏 20.1 2018.12
98 另一座漫長的史詩–《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臺灣現代詩刻文本的複合與延異》撰寫思維歷程 解昆樺 20.1 2018.12
99 後人類時代的科技與文學」特別講座: 日本科幻小說與戰後社會 王品涵 20.2 2019.3
100 後人類時代,我們真的趕上了? 陳國偉 20.2 2019.3
101 秘密花園-清代女性敘事文學中的幽隠空間與心靈世界 人文沙龍團隊 20.2 2019.3
102 晚明思潮與五四新文學運動 人文沙龍團隊 20.3 2019.6
103 臺灣新」文學99年:回顧與展望 人文沙龍團隊 20.3 2019.6
104 後人類人文與科幻」講座簡介 陳國偉 20.4 2019.9
105 科技社會下的物種/生命越界與控制:後人類人文與科幻」系列講座-臺灣大學場 廖紹凱 20.4 2019.9
106 界限的測繪:後人類人文與科幻」系列講座-中興大學場 陳木青 20.4 2019.9
107 公民.價值@AI論壇 李仲軒 21.1 2019.12
108 純文學與科幻的交錯、真實與虛構的思辨:「後人類人文與科幻」系列講座ー東華大學場 馬立軒 21.1 2019.12
109 越過文明與身體的邊界:「後人類人文與科幻」系列講座ー中正大學場 梁鈞筌 21.1 2019.12
110 莊子,漫游ー庖丁解牛的人文風景「河」與「刀」的養生隱喻 人文沙龍團隊 21.1 2019.12
111 東南亞華人文化調適的研究思路 南向華語與文化傳釋計畫團隊 21.1 2019.12
112 來去鬥鬧熱ー談臺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 人文沙龍團隊 21.2 2020.3
113 探勘華語科幻研究與遊戲科技應用的新可能:「後人類人文與科幻學術工作坊」側記 呂樾 21.2 2020.3
114 穿透心靈深處ー傳統學術意義的再現 范麗梅 21.2 2020.3
115 彷彿若有光 胡曉真 21.3 2020.6
116 生之動:心智與詩思的交談 邱怡瑄 21.4 2020.9
117 讀新詩,看臺灣:一九六八 人文沙龍團隊 21.4 2020.9
118 仰首看永恆:楊牧的創作與學思 人文沙龍團隊 21.4 2020.9
119 人文學與數位技術的現在和未來 祝平次 22.1 2020.12
120 無法置身事外的化外之地 黃冠閔 22.2 2021.3
121 在媒介裡求生:臺灣文學的機會與命運 人文沙龍團隊 22.3 2021.6
122 旅行的文學社會學臺灣的觀光歷史與符號運作 人文沙龍團隊 23.1 2021.12
123 從「臺灣文學大典」到維基百科詞條建置:(臺灣)文學的轉譯與研究課題 邱貴芬 23.2 2022.3
124 城市空間、現代大學與知識分子:以上海大學(1923-1927)為例 人文沙龍團隊 23.3 2022.6
125 尋訪修竹微徑間的人文印痕 曹淑娟 23.3 2022.6
126 人文大師下午茶.蔡英俊教授「個體、自我與想像:文學研究與當代知識語境的開展」 朱怡璇 23.4 2022.9
127 「意識」與「自我」概念的形塑:人文學與生命科學的碰觸 蔡英俊 24.1 2022.12
128 兩種「文學史」的書寫典型:談黃得時的《臺灣文學史》與臺靜農的《中國文學史》 人文沙龍團隊 24.1 2022.12
129 走進古典,閱讀古代 人文沙龍團隊 24.2 2023.3
130 出版物/務: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追求 人文沙龍團隊 24.2 2023.3
131 人文研究新天地─臺灣兒童文學研究在國際 吳玫瑛 24.3 2023.6
132 追尋佛教文學的軌跡:寫本、講唱、書頁臥遊與網路漫遊 人文沙龍團隊 24.4 2023.9
133 「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氣論與抒情的交織對話」研習營報導 黃繼立 25.1 2023.12
134 在研究旅程中發掘異音、觀照互動 羅景文 25.1 2023.12
更新日期 : 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