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學門 | 題目 | 作者 | 卷期 | 日期 |
---|---|---|---|---|---|
1 | 文學二 | 「人文沙龍」計畫簡介 | 陳國榮 | 18.4 | 2017.9 |
2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塞恩音樂工作坊 | 人文沙龍團隊 | 18.4 | 2017.9 |
3 | 文學二 | 亙古常新的亞瑟王傳奇:想像與史實之間 | 人文沙龍團隊 | 18.4 | 2017.9 |
4 | 藝術 | 「銘心絕品之謎?—從當下文創回觀歷史經典的祕密」人文沙龍講座 | 黃怡菁 | 18.4 | 2017.9 |
5 | 歷史 | 大數據與紅樓夢的對話 | 人文沙龍團隊 | 19.1 | 2017.12 |
6 | 文學一 | 民俗版畫中的想像與現實 | 人文沙龍團隊 | 19.1 | 2017.12 |
7 |
文學二 | 漫談松尾芭蕉的俳句 | 人文沙龍團隊 | 19.2 | 2018.3 |
8 | 文學一 | 故縱與鬼律:西遊途中的召喚土地 | 人文沙龍團隊 | 19.2 | 2018.3 |
9 | 文學二 | 淺談醫療人文:從一個文學研究者的觀點來看 | 人文沙龍團隊 | 19.3 | 2018.6 |
10 | 文學二 | 亞美文學研究三十年:臺灣經驗 | 人文沙龍團隊 | 19.3 | 2018.6 |
11 | 文學二 | 日本能劇中的愛情 | 人文沙龍團隊 | 19.3 | 2018.6 |
12 | 藝術 | 一場跨文化的音樂新接觸:印尼中爪哇宮廷音樂、舞蹈與戲劇文化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13 | 文學一 | 澎湖學永恆的亮點: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14 | 哲學 | 新啟蒙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15 | 藝術 | 場所凝視ー建築的靈光與詩意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16 | 歷史 | 歐洲服飾的歷史與思考 | 人文沙龍團隊 | 20.1 | 2018.12 |
17 | 哲學 | 價值之實在性與規範性:一種哲學分析 | 人文沙龍團隊 | 20.1 | 2018.12 |
18 | 文學二 | 從文學看生死 | 人文沙龍團隊 | 20.1 | 2018.12 |
19 | 文學一 | 秘密花園ー清代女性敘事文學中的幽隱空間與心靈世界 | 人文沙龍團隊 | 20.2 | 2019.3 |
20 | 藝術 | 人文沙龍團隊 | 20.2 | 2019.3 | |
21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遇見古代臺灣人 | 人文沙龍團隊 | 20.2 | 2019.3 |
22 | 文學一 | 晚明思潮與五四新文學運動 | 人文沙龍團隊 | 20.3 | 2019.6 |
23 | 文學二 | 氣候變遷與文學再現 | 人文沙龍團隊 | 20.3 | 2019.6 |
24 | 歷史 | 經典與人的互動 | 人文沙龍團隊 | 20.3 | 2019.6 |
25 | 文學一 | 臺灣「新」文學99年:回顧與展望 | 人文沙龍團隊 | 20.3 | 2019.6 |
26 | 歷史 | 長時段的回歸與公眾歷史:近來臺灣出版市場的「全球史熱」 | 人文沙龍團隊 | 20.4 | 2019.9 |
27 | 藝術 | 如何黃梅?怎樣歌曲?ー周藍萍的黃梅調電影音樂考論 | 人文沙龍團隊 | 20.4 | 2019.9 |
28 | 哲學 | 入世哲學人 | 人文沙龍團隊 | 21.1 | 2019.12 |
29 | 文學一 | 莊子,漫遊ー庖丁解牛的人文風景 「河」與「刀」的養生隱喻 |
人文沙龍團隊 | 21.1 | 2019.12 |
30 | 文學二 | 電影的臉 | 人文沙龍團隊 | 21.1 | 2019.12 |
31 | 文學一 | 東南亞華人文化調適的研究思路 | 南向華語與文化傳釋計畫團隊 | 21.1 | 2019.12 |
32 |
文學一 | 來去鬥鬧熱ー談臺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 | 人文沙龍團隊 | 21.2 | 2020.3 |
33 | 文學二 | 紅樓夢為何夢紅樓? | 人文沙龍團隊 | 21.2 | 2020.3 |
34 | 哲學 | 重新裝配 : 哲學的策展,策展的哲學 | 人文沙龍團隊 | 21.3 | 2020.6 |
35 | 心理 | 生活壓力中不可承受的輕一同行的陌生人 | 人文沙龍團隊 | 21.3 | 2020.6 |
36 | 文學二 | 瘟疫時代的文學想像 | 人文沙龍團隊 | 21.3 | 2020.6 |
37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麻瘋/風:艱於言說的人、病、史 | 人文沙龍團隊 | 21.4 | 2020.9 |
38 | 文學一 | 讀新詩,看臺灣:一九六八 | 人文沙龍團隊 | 21.4 | 2020.9 |
39 | 文學一 | 仰首看永恆:楊牧的創作與學思 | 人文沙龍團隊 | 21.4 | 2020.9 |
40 | 藝術 | 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戲劇/電影與舞臺影像 | 人文沙龍團隊 | 22.1 | 2020.12 |
41 | 歷史 | 藝術史與歷史學的對話ー跨領域研究帶來的啟示 | 人文沙龍團隊 | 22.1 | 2020.12 |
42 | 文學二 | 日本文化人眼中的臺灣ー以日治時期的遊記為例 | 人文沙龍團隊 | 22.2 | 2021.3 |
43 | 哲學 | 如果莊子做腦科學?! | 人文沙龍團隊 | 22.2 | 2021.3 |
44 | 歷史 | 帝國的溫室:產業、營養、認同與殖民時期的蔬菜園藝 | 人文沙龍團隊 | 22.2 | 2021.3 |
45 | 文學二 | 後女性主義和當今歐美流行文化ー以女孩跳鋼管舞為例 | 人文沙龍團隊 | 22.2 | 2021.3 |
46 | 文學一 | 在媒介裡求生:臺灣文學的機會與命運 | 人文沙龍團隊 | 22.3 | 2021.6 |
47 | 社會 | 全球化拼教養:臺灣與在美移民的比較 | 人文沙龍團隊 | 22.3 | 2021.6 |
48 | 語言 | 我們與「語言」的距離 | 人文沙龍團隊 | 22.4 | 2021.9 |
49 | 歷史 | 互文性的書寫行動:從明代蘇州的記憶爭辯談起 | 人文沙龍團隊 | 22.4 | 2021.9 |
50 | 文學二 | 漫話漫畫 : 跨媒介的藝術張力 | 人文沙龍團隊 | 23.1 | 2021.12 |
51 | 文學一 | 旅行的文學社會學ー臺灣的觀光歷史與符號運作 | 人文沙龍團隊 | 23.1 | 2021.12 |
52 | 藝術 | 臺九線音樂故事 | 人文沙龍團隊 | 23.1 | 2021.12 |
53 | 哲學 | 認知革命與系統3:假設性思考的角色 | 人文沙龍團隊 | 23.2 | 2022.3 |
54 | 藝術 | 我的都市長物志─從建築設計、城市策展到社會創新 | 人文沙龍團隊 | 23.2 | 2022.3 |
55 | 歷史 | 從「人類世」到「後人類」:論人本主義的再反思 一個以「動物轉向」作為進路之倡議 | 人文沙龍團隊 | 23.2 | 2022.3 |
56 |
哲學 | 智慧的條件 | 人文沙龍團隊 | 23.3 | 2022.6 |
57 | 藝術 | 如果莊子是舞蹈家─無垢舞蹈劇場的時間感知與肉身存有學 | 人文沙龍團隊 | 23.3 | 2022.6 |
58 | 文學一 | 城市空間、現代大學與知識分子:以上海大學(1923-1927)為例 | 人文沙龍團隊 | 23.3 | 2022.6 |
59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館舍化的部落、部落化的館舍、及不館不舍的部落─臺灣經中國轉北海道到寮國 | 人文沙龍團隊 | 23.3 | 2022.6 |
60 | 文學二 | 物質轉向? : 思索數位時代的「人文演化」 | 人文沙龍團隊 | 23.4 | 2022.9 |
61 | 語言 | 「三本書」和three books裡都有乘法,相信嗎? | 人文沙龍團隊 | 23.4 | 2022.9 |
62 | 社會學及社福社工 | 書寫底層世界 : 無家者的危殆生活 | 人文沙龍團隊 | 23.4 | 2022.9 |
63 | 歷史 | 公共博物館在中國的第一個百年(1829-1929) | 人文沙龍團隊 | 24.1 | 2022.12 |
64 | 管一 | 科技的人文性─兼談打造臺灣科技產業的英雄與時勢 | 人文沙龍團隊 | 24.1 | 2022.12 |
65 | 藝術 | 尋找臺灣第一個搖滾樂手 | 人文沙龍團隊 | 24.1 | 2022.12 |
66 | 文學一 | 兩種「文學史」的書寫典型:談黃得時的《臺灣文學史》與臺靜農的《中國文學史》 | 人文沙龍團隊 | 24.1 | 2022.12 |
67 | 法律 | 你/妳不可不知的勞動權利 | 人文沙龍團隊 | 24.2 | 2023.3 |
68 | 文學一 | 走進古典,閱讀古代 | 人文沙龍團隊 | 24.2 | 2023.3 |
69 | 歷史 | 當歸素迎戰優美露─女人要藥的近代跨界史 | 人文沙龍團隊 | 24.2 | 2023.3 |
70 | 文學一 | 出版物/務: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追求 | 人文沙龍團隊 | 24.2 | 2023.3 |
71 | 藝術 | 歌謠也會流浪:旅途、詮釋、與經驗濃度 | 人文沙龍團隊 | 24.3 | 2023.6 |
72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科技社會的媒體識讀 | 人文沙龍團隊 | 24.3 | 2023.6 |
73 | 文學二 | 星辰、舟子、海洋:跨太平洋原住民書寫、藝術與實踐 | 人文沙龍團隊 | 24.3 | 2023.6 |
74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再思重返地球的環境生態公共與媒體論述 | 人文沙龍團隊 | 24.4 | 2023.9 |
75 | 社會學及社福社工 | 多胞胎生死鬥:希望、風險&孕產勞動 | 人文沙龍團隊 | 24.4 | 2023.9 |
76 | 文學一 | 追尋佛教文學的軌跡:寫本、講唱、書頁臥遊與網路漫遊 | 人文沙龍團隊 | 24.4 | 2023.9 |
77 | 藝術 | 南管夢華錄:殖民統治與聲音媒體 | 人文沙龍團隊 | 25.1 | 2023.12 |
78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馬祖的故事 臺灣的縮影 | 人文沙龍團隊 | 25.1 | 2023.12 |
79 | 歷史 | 人文天地─從一門帶著感覺走的必修通識課「踏溯台南」談起 | 人文沙龍團隊 | 25.2 | 2024.3 |
80 | 文學一 | 詩心未死,只待喚醒─讓我們都做個「生活詩人」吧! | 人文沙龍團隊 | 25.2 | 2024.3 |
81 | 文學一 | 「抒情」的時代性─陳世驤與楊牧 | 人文沙龍團隊 | 25.2 | 2024.3 |
82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 誰的韌性與創生?「都蘭國」的創國史及其挑戰 | 人文沙龍團隊 | 25.2 | 2024.3 |
83 | 文學一 | 泰雅口傳與民族教育: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 | 人文沙龍團隊 | 25.3 | 2024.6 |
84 | 文學一 | 古典詩歌的海洋世界:從中國的「海盜之歌」說起 | 人文沙龍團隊 | 25.3 | 2024.6 |
85 | 文學二 | 加勒比海新聲音:酷兒.幻奇.生態.後人類 | 人文沙龍團隊 | 25.4 | 2024.9 |
86 | 哲學 | 幸福和運氣 | 人文沙龍團隊 | 25.4 | 2024.9 |
87 | 藝術 | 文化景觀與戰地金門 | 人文沙龍團隊 | 25.4 | 2024.9 |
88 | 文學二 | 從「馬華文學」到「華馬文學」 | 人文沙龍團隊 | 25.4 | 2024.9 |
89 | 語言 | 客語不只是客語:隱喻使用之言外之意 | 人文沙龍團隊 | 26.1 | 2024.12 |
90 | 社會學及社福社工 | 從零到生活的延伸―我跟「山東流亡師生與澎湖713事件」從計畫到出版的緣份 | 人文沙龍團隊 | 26.1 | 2024.12 |
91 | 歷史 | 悲劇故事的形成―李煜之死與相關傳說 | 人文沙龍團隊 | 26.1 | 2024.12 |
92 | 藝術 | 流動中的節慶樂舞景觀:緬華的身份重構與文化多元性 | 人文沙龍團隊 | 26.2 | 2025.3 |
93 | 文學一 | 海國詩路與南洋風土 | 人文沙龍團隊 | 26.2 | 2025.3 |
94 | 文學一 | 福佑我庄:一個典型台灣村落的民俗地景 | 人文沙龍團隊 | 26.2 | 2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