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07-藝術學門

 

編號

題目

作者

卷期

日期

1

「西洋藝術史研究推動計畫」簡介

曾曬淑

4.1

2001.09

2

西洋藝術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簡介

曾曬淑

4.2

2002.04

3

國內藝術學門 第二次學術期刊排序之研究

曾曬淑

5.2

2004.03

4

藝術學門赴歐洲藝術史研究中心參訪報告

曾曬淑

6.1

2004.12

5

藝術學門相關學會簡介

謝明良

林聖智

6.1

2004.12

6

《藝術教育研究》期刊簡介

袁汝儀

6.2

2005.03

7

《設計學報》編輯報導

何友鋒

6.2

2005.03

8

《美術史研究集刊》簡介

林聖智

6.2

2005.03

9

《民俗曲藝》簡介

謝佩珊

(文字整理)

6.2

2005.03

10

藝術學門國際學術刊物介紹

顏娟英等

8.1

2006.12

11

設計學術研究與國際期刊座談會

林品章

8.2

2007.03

12

藝術學門調查計畫成果報告

巫佩蓉等

8.2

2007.03

13

2007 年佛教藝術研習營

曹德啟

8.4

2007.09

14

補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劃執行經驗分享

巫佩蓉

9.1

2007.12

15 《戲劇研究》─國科會補助創新期刊 王璦玲 9.4 2008.09
16

從無到有:Intemational Joumal of Design 創立過程之反思

陳玲鈴

莊雅量

10.1

2008.12

17

藝術學門之成長、跨領域整合與國際化發展

陳玲鈴

10.2

2010.03

18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亞洲音樂研究

楊建章

10.3

2009.06

19

藝術學門「如何撰寫多年期研究計畫」─給年輕學者的建議

顏娟英

10.3

2009.06

20

藝術與設計研究的多面向發展

陳玲鈴

11.1

2009.12

21

新時代的舞蹈與科技:影像及電腦與數位化科技之遊走

王雲幼

謝杰樺

11.1

2009.12

22

台灣設計史研究概況

林品章

11.1

2009.12

23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從感性科技、人性設計與文化創意談起

林榮泰

11.1

2009.12

24

文字造形與設計應用之研究

林昆範

11.1

2009.12

25

 「經典」再現之現代意義 —論崑劇《長生殿》、《牡丹亭》在臺     展演之文化意涵

王璦玲

11.1

2009.12

26

現代主義中的音樂性與中國元素

劉巧楣

11.1

2009.12

27

近年中國藝術相關展覽趨勢報告

賴毓芝

11.1

2009.12

28

音樂學研究的空間新視野

楊建章

呂心純

11.1

2009.12

29

藝術學門第三次相關期刊排序計畫成果報告

林品章

12.1

2010.12

30

臺灣近代美術回想:「百年人文傳承大展」 藝術學門之策劃理念

白適銘

邱國峯

13.3 2012.06
31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郭暉妙 13.3 2012.06
32

觀「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於臺中

蔡順美

吳國豪

13.3 2012.06
33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在國立臺灣文學館

許惠玟

黃佳慧

13.3 2012.06
34

數位化與數位知識的生產:「國立臺灣博 物館原住民文物典藏數    位化計畫」 的回顧與反省

  李子寧 13.3 2012.06
35

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博物館─南島語族音樂數位典藏計畫

  錢善華 13.3 2012.06
36

看見人之島─蘭嶼原住民媒體與文化數位典藏加值應用計畫

  林素甘 13.3 2012.06
37 臺灣設計競爭力之研究   鄧成連 13.3 2012.06
38 排灣族與魯凱族神話傳說與祭典儀式之視覺圖像

洪明宏

邱宗成

14.2 2013.03
39 近代東風西漸的一段插曲—《東方造園論》   邱博舜 14.3 2013.06
40 《軼事與電影史:中國早期電影與布洛斯基的再協議》學術專書    寫作經驗分享   廖金鳳 14.4 2013.09
41 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   陳芳 15.4 2014.09
42 享受拼圖的樂趣,體會過程的重要   王櫻芬 17.3 2016.06
43 布農族及西拉雅族文化深耕與設計創新陪伴模式之研究

彭立勛

薛家欣

17.4 2016.09
44 國際設計期刊創立十年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

陳玲鈴

莊雅量

17.4 2016.09
45 藝術學學門熱門與前瞻研究議題調查成果報告摘要 吳方正 18.2 2017.3
46 音樂學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王櫻芬 18.3 2017.5
47 素人藝術,全民美學—用藝術豐富退休生活 林榮泰 18.3 2017.5
48 「銘心絕品之謎?—從當下文創回觀歷史經典的祕密」人文沙龍講座 黃怡菁 18.4 2017.9
49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博物館 張婉真 19.3 2018.6
50 (藝術學門演講暨分組討論)音樂分析與創作的人工智慧

張澄清

李忠達

胡雲薇

19.4 2018.9
51 「文化與科技論壇(一):藝術╳科技╳未來式」活動紀實 謝一誼 19.4 2018.9
52 一場跨文化的音樂新接觸:印尼中爪哇宮廷音樂、舞蹈與戲劇文化 人文沙龍團隊 19.4 2018.9
53 場所凝視–建築的靈光與詩意 人文沙龍團隊 19.4 2018.9
54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簡介

宋同正

范振能

19.4 2018.9
55 不羈的美學,無間的合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 林鶴宜 20.1 2018.12
56 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我的跨媒介研究探索 邱貴芬 20.1 2018.12
57 象生與飾哀的漢墓石刻畫像 龔詩文 20.1 2018.12
58 2018未來科技展人文科技區 人文X科技-數位戲劇服裝設計美學 王怡美
宋同正
20.2 2019.3
59 百年同樂1945年前日本音樂學者的原住民樂舞調查 人文沙龍團隊 20.2 2019.3
60 文化與科技論壇:人類世的文化與科技-臺灣社會如何實驗藝術 謝一誼 20.4 2019.9
61 如何黃梅?怎樣歌曲?一周藍萍的黃梅調電影音樂考論 人文沙龍團隊 20.4 2019.9
62 民俗技藝與數位科技的跨界融合:「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展現科技部專題研究與創作實踐的成果 邱誌勇 21.2 2020.3
63 探索美術史的邊陲 林聖智 21.3 2020.6
64 從「藝術跨域」談跨領域的必然與不可預期 邱誌勇 21.4 2020.9
65 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戲劇/電影與舞臺影像 人文沙龍團隊 22.1 2020.12
66 後疫情時代的公民參與、自造與設計

許峻誠

李建佑

22.2 2021.3
67 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傳播ー科技創新、智慧教育、與數位人文的觀點 陳聖智 22.3 2021.6
68 臺九線音樂故事 人文沙龍團隊 23.1 2021.12
69 我的都市長物志─從建築設計、城市策展到社會創新 人文沙龍團隊 23.2 2022.3
70 人文大師下午茶.林榮泰教授「道器變通─From SAD to CHEER」 張魁元 23.2 2022.3
71 文化科技作為跨域人才培育、產官學研鏈結與科專場域擴散的基壘 邱誌勇 23.3 2022.6
72 如果莊子是舞蹈家─無垢舞蹈劇場的時間感知與肉身存有學 人文沙龍團隊 23.3 2022.6
73 淺談元宇宙的數位知覺─對話機器人設計與虛實世界儀式感研究 廖冠智 24.1 2022.12
74 醫學設計創新的跨域研究挑戰 曾俊儒 24.1 2022.12
75 尋找臺灣第一個搖滾樂手 人文沙龍團隊 24.1 2022.12
76 跨文化的旅程,風光迤邐 許以心 24.1 2022.12
77 歌謠也會流浪:旅途、詮釋、與經驗濃度 人文沙龍團隊 24.3 2023.6
78 地域與全球的對話:近二十年藝術史的跨領域研究 林聖智 24.4 2023.9
79 擴散耦Diffusion Couple─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 黃雅玲 25.1 2023.12
80 Omiyage:沉浸式視覺藝術互動系統 古倫維 25.1 2023.12
81 南管夢華錄:殖民統治與聲音媒體 人文沙龍團隊 25.1 2023.12
更新日期 :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