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題目 |
作者 |
卷期 |
日期 |
---|---|---|---|---|
1 |
黃紀 |
3.2 |
2000.10 |
|
2 |
黃紀 吳重禮 |
3.3 |
2001.2 |
|
3 |
林繼文 |
4.3 |
2002.9 |
|
4 |
江宜樺 |
4.3 |
2002.9 |
|
5 |
黃紀等 |
4.4 |
2003.3 |
|
6 |
江宜樺 王文心 |
5.1 |
2003.6 |
|
7 | 鄭敦仁 | 5.1 | 2003.6 | |
8 |
吳玉山等 |
5.2 |
2004.3 |
|
9 |
黃紀 吳重禮 |
6.1 |
2004.12 |
|
10 |
冷則剛 |
6.1 |
2004.12 |
|
11 |
黃紀 湯京平 |
6.2 |
2005.3 |
|
12 |
林繼文 |
6.4 |
2005.9 |
|
13 |
林芳美 |
6.4 |
2005.9 |
|
14 |
黃紀 |
7.1 |
2005.12 |
|
15 |
蕭高彥 |
8.2 |
2007.3 |
|
16 |
黃紀等 |
9.1 |
2007.12 |
|
17 |
范玫芳 |
9.2 |
2008.3 |
|
18 |
陳敦源 |
9.2 |
2008.3 |
|
19 |
蕭高彥 |
9.3 |
2008.6 |
|
20 |
王鼎銘 |
9.4 |
2008.9 |
|
21 |
郭承天 |
9.4 |
2008.9 |
|
22 |
謝鎮群 |
10.2 |
2009.3 |
|
23 |
蕭元哲 |
10.2 |
2009.3 |
|
24 |
吳重禮 |
11.1 |
2009.12 |
|
25 |
陶儀芬 |
11.1 |
2009.12 |
|
26 |
郭承天 |
11.2 |
2010.3 |
|
27 |
黃秀端 陳中寧 |
11.2 |
2010.3 |
|
28 |
吳重禮 |
11.3 |
2010.6 |
|
29 |
林繼文 |
11.4 |
2010.9 |
|
30 |
余致力 郭昱瑩 |
11.4 |
2010.9 |
|
31 |
廖達琪 |
12.1 |
2010.12 |
|
32 |
楊永明 |
12.3 |
2011.6 |
|
33 |
趙永茂 李衍儒 |
13.1 |
2011.12 |
|
34 | 黃秀端 | 13.2 | 2012.3 | |
35 |
湯京平 |
13.3 |
2012.6 |
|
36 |
李仲彬 |
14.4 |
2013.9 |
|
37 |
楊昊 |
15.1 |
2013.12 |
|
38 |
徐千偉 |
15.2 |
2014.3 |
|
39 |
劉書彬 |
15.2 |
2014.3 |
|
40 |
湯京平 |
15.2 |
2014.3 |
|
41 |
吳得源 |
15.3 |
2014.6 |
|
42 |
吳志中 |
15.3 |
2014.6 |
|
43 | 培育無數新血的「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IPM〉 |
陳陸輝 吳親恩 |
17.2 | 2016.3 |
44 | 政治學研究心得的野人獻曝 | 吳重禮 | 17.3 | 2016.6 |
45 | 政治學研究的幾項觀察與建議 | 吳重禮 | 18.3 | 2017.5 |
46 | 拉丁美洲政治研究的學思歷程 | 蘇彥斌 | 19.3 | 2018.6 |
47 | 計畫審查與審查重點的幾點淺見(政治學門) | 吳重禮 | 20.1 | 2018.12 |
48 | 人文大師下午茶‧吳玉山院士「我們的政治學:傳統與挑戰」 | 胡雲薇 | 20.1 | 2018.12 |
49 | 台灣政治學會簡介 | 蔡中民 | 20.1 | 2018.12 |
50 | 政治學的經驗研究 | 蔡宗漢 | 20.2 | 2019.3 |
51 | 政治學研究前沿之我見 | 吳重禮 | 20.3 | 2019.6 |
52 | 偽自由貿易殺人事件:巨型自貿協定與氣候緊急狀態 | 盧倩儀 | 20.4 | 2019.9 |
53 | 環評如何處理能源轉型的社會衝擊?從英華威事件到離岸風機的制度性學習 | 陳潁峯 | 20.4 | 2019.9 |
54 | 德國城鄉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之研究-規劃、實踐、評估與台灣的省思 | 劉書彬 | 20.4 | 2019.9 |
55 |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的學思歷程 | 蔡文軒 | 21.3 | 2020.6 |
56 | 比較威權主義研究的學思歷程 | 吳文欽 | 22.1 | 2020.12 |
57 | 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個區域研究工作者的省思 | 楊昊 | 22.2 | 2021.3 |
58 | 找回「想像重建另類世界秩序可能性」的能力 | 李美賢 | 22.3 | 2021.6 |
59 | 疫情之後:人民與政府關係的反思 |
譚偉恩 宋鎮照 |
22.3 | 2021.6 |
60 | 對子孫的承諾ー臺灣安全管理用過核燃料暨放射性廢物的國際距離 | 曾雅真 | 22.3 | 2021.6 |
61 | 如何建立在地國際化之研究? | 劉康慧 | 22.3 | 2021.6 |
62 | COVID-19 疫情時代的網路公民科技 : 從口罩地圖談起 |
林子倫 蔡甫昌 |
22.4 | 2021.9 |
63 | 審議民主研究新趨勢 : 系統轉向與創新實驗 | 范玫芳 | 23.1 | 2021.12 |
64 | 滿紙荒唐言 : 我的學思歷程分享 | 林政楠 | 23.1 | 2021.12 |
65 | 實踐致知:學術人的社會創新之旅 |
湯京平 張仰賢 |
23.2 | 2022.3 |
66 | 人工智慧應用在政治學的發展趨勢 | 吳重禮 | 23.3 | 2022.6 |
67 | 那些學術星圖上的關卡 | 吳文欽 | 23.3 | 2022.6 |
68 | 網路調查方法在社會科學中的運用:以臺大動態民意調查計畫為例 |
張佑宗 曾煥凱 黃譯民 |
23.4 | 2022.9 |
69 | 人工智慧與公共行政 | 李翠萍 | 24.1 | 2022.12 |
70 | 從「富裕」到「永續」:淺談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研究轉向 | 張文揚 | 24.1 | 2022.12 |
71 | 在民主臺灣中才能長大的政治學研究 | 王奕婷 | 24.1 | 2022.12 |
72 | 北極外交的挑戰 | 冷則剛 | 24.2 | 2023.3 |
73 | 研究經驗漫談 | 林政楠 | 24.3 | 2023.6 |
74 | 多年期研究計畫撰寫經驗分享 | 劉康慧 | 24.4 | 2023.9 |
75 | 政治學研究的現況與挑戰 | 吳重禮 | 24.4 | 2023.9 |
76 | 國際關係的經驗研究 | 李佳怡 | 25.1 | 2023.12 |
77 |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計畫執行成果 |
陳陸輝 陳惠鈴 |
25.2 | 2024.3 |
78 | 政治學門的挑戰與改革芻議 | 吳重禮 | 25.3 | 2024.6 |
79 | 既是科普也非關科普:公共書寫與社會參與 | 黃長玲 | 25.3 | 2024.6 |
80 | 政治學及國際關係期刊出版經驗談 | 李佳怡 | 26.2 | 2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