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1-心理學門

編號 題目 作者 卷期 日期
1 國內心理學門學術專業期刊之排序評比研究 王文中 5.2 2004.03
2 認知神經心理學訪歐心得報告 胡志偉 5.2 2004.03
3 華人關係主義研究的巨擘 黃光國 5.2 2004.03
4 心理學本土化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黃光國 5.3 2004.06
5 台灣心理學會簡介 劉兆明 6.1 2004.12
6 《中華心理學刊》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張欣戊 6.2 2005.03
7 申請心理學門專題研究計畫的建議參考 楊瑞珠 6.4 2005.09
8 簡介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

廖瑞銘

顏乃欣

陳樹衡
7.1 2005.12
9 心理學門研究人員之論文發表現況簡介

廖瑞銘

楊瑞珠
7.2 2006.03
10 「心理學門學術研習營」之規劃案

陳振宇

許清芳
7.3 2006.06
11 心理學門熱門及前瞻研究議題調查結果簡介 廖瑞銘 8.4 2007.09
12 邁向多元的學術思考 鄭伯壎 9.2 2008.03
13 不拘成規,適時調整:淺談親子互動的理想模式 葉光輝 9.4 2008.09
14 人與機器 謝淑蘭 10.2 2009.03
15 不是人間遊戲、更不是遊戲人間 黃囇莉 10.4 2009.09
16 投稿國際期刊經驗談:學習與反思的契機 葉光輝 10.4 2009.09
17 心理學門多年期研究計畫撰寫經驗分享 謝淑蘭 11.1 2009.12
18 未來認知與神經科學的走向:個人觀點 鄭昭明 11.4 2010.09
19 非侵入性大腦活動檢測儀器對於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發展的貢獻與限制

龔俊嘉

林君昱

謝淑蘭
11.4 2010.09
20 社會支持可以緩解壓力對於認知功能的損傷 游一龍 11.4 2010.09
21 情緒對決策歷程的影響 顏乃欣 11.4 2010.09
22 氣稟、人格特質與社會化 李美枝 11.4 2010.09
23 學術志業與學者養成 鄭伯壎 11.4 2010.09
24 走出「 典範移植 」的困境:論非西方國家的學者養成 黃光國 11.4 2010.09
25 卸任感言 鄭伯壎 12.2 2011.03
26 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探究人腦的奧妙 阮啟弘 12.3 2011.06
27 成功大學「 中南台灣心智影像研究人才之培育計畫」 謝淑蘭等 13.1 2011.12
28 跨越心與腦的鴻溝—國科會人文處 MRI 講習課程引介

吳昌衛

郭柏呈

梁庚辰
13.1 2011.12
29 建立值得信賴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檢體研究倫理爭議簡介 雷文玫 13.1 2011.12
30 人體基因資料庫(Biobank)在臺灣:知識治理的新類型 楊倍昌等 13.3 2012.06
31 後基因體年代之生醫研究倫理及法制:從個人自主到專業盡責 楊秀儀 13.4 2012.09
32 簡介臺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與心智研究

政陽團隊

諮詢小組
14.2 2013.03
33 心理師的核心能力與人力培育 林家興 14.2 2013.03
34 昔為意氣郎,今作寂寥翁 游一龍 14.3 2013.06
35 窺探視聽盛宴的背後— 「視聽整合:從知覺到感受」 葉素玲 15.1 2013.12
36 心智影像研究中心之服務規劃與研究發展

成大團隊

諮詢小組
15.1 2013.12
37 臺灣地區華人情緒與相關心理生理資料庫:緣起及設立 梁庚辰 15.1 2013.12
38 親情影響購物行為的大腦神經機制探討:以母親幫自己或小孩的購物行為為例

龔俊嘉

葉丁瑞
15.2 2014.03
39 整合人文與科技,共創健康和樂的社會 阮啟弘 15.3 2014.06
40 臺灣大學MRI與MEG研究人才培育計畫—身體、心靈與文化在腦影像研究的整合

梁庚辰

陳志宏

謝昭賢
16.2 2015.03
41 語言發展的大腦奧秘

周泰立

翁巧涵
16.3 2015.06
42 四肢發達,頭腦不簡單:腦造影觀點下的運動與認知

張智宏

姚在府
16.4 2015.09
43 基因科技的道與術:從受試者的心理衝擊探究基因檢測的必要性 許金田 16.4 2015.09
44 臺灣大學「身體、心靈與文化整合影像研究中心」落成暨科技部「2015 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紀實 梁庚辰 17.2 2016.03
45 中高齡工作者生活形態與心理需求契合度對其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

王叢桂

羅國英

17.3 2016.06
46 同理心:將心比心,將腦比腦,引發感同身受的共鳴 鄭雅薇 17.3 2016.06
47 從澳洲數學心理學發展談臺灣心理學的發展 楊政達 17.4 2016.09
48 心理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結果簡介 李季湜等 18.1 2016.12
49 心智、大腦、與學習:談心理學的發展 廖瑞銘 18.3 2017.5
50 心理學研究可複製性危機的解方:回歸有心又有理的心理學 葉光輝 18.3 2017.5
51 臺灣心理學會簡介

洪瑋寧

姜定宇

謝淑蘭

19.2 2018.3
52 得獎感言及建議 周泰立 19.3 2018.6
53 善用人腦智慧以期駕馭人工智慧 阮啟弘 19.4 2018.9
54 人文大師下午茶‧梁庚辰教授談身體中的心靈與心靈中的身體 陳可欣 20.1 2018.12
55 文全球e化、高齡化世代下全面啟動腦造影研究!8分鐘知一生!! 謝淑蘭 20.2 2019.3
56 AI與性別論壇 張澄清 21.1 2019.12
57 為絕症尋找「仙丹」ー共濟失調症新藥研發與篩檢測試平台

賴文崧

羅達中

21.2 2020.3
58 人文與科技對話:重返經典議題 黃榮村 21.2 2020.3
59 服務外購化趨勢下的高齡照護內涵與政策研究方向 葉光輝 21.3 2020.6
60 生活壓力中不可承受的輕ー同行的陌生人 人文沙龍團隊 21.3 2020.6
61 教育、心理與測驗之間的對話 : 我的學習經驗分享 黃宏宇 21.3 2020.6
62 生之動:心智與詩思的交談 邱怡瑄 21.4 2020.9
63 心理韌性與防疫的因應態度 謝淑蘭 22.1 2020.12
64 高壓力高風險職場的壓力與因應:民航機師的國籍、性別及年齡之分析 程千芳 22.1 2020.12
65 堅持理想ー逆風飛翔,也能高飛 張芸瑄 22.1 2020.12
66 臺灣防疫的下一哩路ー科技防疫與社會價值觀的省思

王郁雯

楊政達

22.2 2021.3
67 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 楊浩然 22.3 2021.6
68 「眼見為憑」的背後 陳建中 22.3 2021.6
69 榮耀與孤獨 謝淑蘭 22.3 2021.6
70 後疫情時代社會科學研究的省思 : 跨域整合新契機 葉光輝 22.4 2021.9
71 跨界攜手前行,探究人類行為與大腦的奧妙 阮啟弘 23.1 2021.12
72 從心理到心智形塑社交能力 鄭雅薇 23.2 2022.3
73 波中有波─談腦電波的跨頻跨腦區相位耦合及非侵入性腦電刺激 梁偉光 23.2 2022.3
74 從求學與做研究習得的二三事 張玉玲 23.3 2022.6
75 心理學研究的斜槓人生:心理/數學/科技 楊政達 23.3 2022.6
76 腦心智實證的臨床心理學應用:神經心理衡鑑與神經心理治療 郭乃文 23.4 2022.9
77 後疫情時代國際鏈結的挑戰 葉素玲 24.2 2023.3
78 治療多重系統退化症的新希望

羅達中

賴文崧
24.2 2023.3
79 心理學研究的開放科學:挑戰與發展 趙軒甫 24.3 2023.6
80 我轉了彎的學思歷程 姚開屏 24.3 2023.6
81 撰寫高品質的學術文章 葉光輝 24.4 2023.9
82 「用心理解、跨域創新」─從心理學談跨領域研究的探索和整合之現況與挑戰

廖瑞銘

葉品陽

25.1 2023.12
83 除了幸運之外 黃柏僩 25.1 2023.12
更新日期 :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