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題目 |
作者 |
卷期 |
日期 |
---|---|---|---|---|
1 |
曾曬淑 |
4.1 |
2001.09 |
|
2 |
曾曬淑 |
4.2 |
2002.04 |
|
3 |
曾曬淑 |
5.2 |
2004.03 |
|
4 |
曾曬淑 |
6.1 |
2004.12 |
|
5 |
謝明良 林聖智 |
6.1 |
2004.12 |
|
6 |
袁汝儀 |
6.2 |
2005.03 |
|
7 |
何友鋒 |
6.2 |
2005.03 |
|
8 |
林聖智 |
6.2 |
2005.03 |
|
9 |
謝佩珊 (文字整理) |
6.2 |
2005.03 |
|
10 |
顏娟英等 |
8.1 |
2006.12 |
|
11 |
林品章 |
8.2 |
2007.03 |
|
12 |
巫佩蓉等 |
8.2 |
2007.03 |
|
13 |
曹德啟 |
8.4 |
2007.09 |
|
14 |
巫佩蓉 |
9.1 |
2007.12 |
|
15 | 《戲劇研究》─國科會補助創新期刊 | 王璦玲 | 9.4 | 2008.09 |
16 |
陳玲鈴 莊雅量 |
10.1 |
2008.12 |
|
17 |
陳玲鈴 |
10.2 |
2010.03 |
|
18 |
楊建章 |
10.3 |
2009.06 |
|
19 |
顏娟英 |
10.3 |
2009.06 |
|
20 |
陳玲鈴 |
11.1 |
2009.12 |
|
21 |
王雲幼 謝杰樺 |
11.1 |
2009.12 |
|
22 |
林品章 |
11.1 |
2009.12 |
|
23 |
林榮泰 |
11.1 |
2009.12 |
|
24 |
林昆範 |
11.1 |
2009.12 |
|
25 |
王璦玲 |
11.1 |
2009.12 |
|
26 |
劉巧楣 |
11.1 |
2009.12 |
|
27 |
賴毓芝 |
11.1 |
2009.12 |
|
28 |
楊建章 呂心純 |
11.1 |
2009.12 |
|
29 |
林品章 |
12.1 |
2010.12 |
|
30 |
白適銘 邱國峯 |
13.3 | 2012.06 | |
31 | 「百年人文傳承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 郭暉妙 | 13.3 | 2012.06 |
32 |
蔡順美 吳國豪 |
13.3 | 2012.06 | |
33 |
許惠玟 黃佳慧 |
13.3 | 2012.06 | |
34 | 李子寧 | 13.3 | 2012.06 | |
35 | 錢善華 | 13.3 | 2012.06 | |
36 | 林素甘 | 13.3 | 2012.06 | |
37 | 臺灣設計競爭力之研究 | 鄧成連 | 13.3 | 2012.06 |
38 | 排灣族與魯凱族神話傳說與祭典儀式之視覺圖像 |
洪明宏 邱宗成 |
14.2 | 2013.03 |
39 | 近代東風西漸的一段插曲—《東方造園論》 | 邱博舜 | 14.3 | 2013.06 |
40 | 《軼事與電影史:中國早期電影與布洛斯基的再協議》學術專書 寫作經驗分享 | 廖金鳳 | 14.4 | 2013.09 |
41 | 莎戲曲:跨文化改編與演繹 | 陳芳 | 15.4 | 2014.09 |
42 | 享受拼圖的樂趣,體會過程的重要 | 王櫻芬 | 17.3 | 2016.06 |
43 | 布農族及西拉雅族文化深耕與設計創新陪伴模式之研究 |
彭立勛 薛家欣 |
17.4 | 2016.09 |
44 | 國際設計期刊創立十年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 |
陳玲鈴 莊雅量 |
17.4 | 2016.09 |
45 | 藝術學學門熱門與前瞻研究議題調查成果報告摘要 | 吳方正 | 18.2 | 2017.3 |
46 | 音樂學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 王櫻芬 | 18.3 | 2017.5 |
47 | 素人藝術,全民美學—用藝術豐富退休生活 | 林榮泰 | 18.3 | 2017.5 |
48 | 「銘心絕品之謎?—從當下文創回觀歷史經典的祕密」人文沙龍講座 | 黃怡菁 | 18.4 | 2017.9 |
49 | 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博物館 | 張婉真 | 19.3 | 2018.6 |
50 | (藝術學門演講暨分組討論)音樂分析與創作的人工智慧 |
張澄清 李忠達 胡雲薇 |
19.4 | 2018.9 |
51 | 「文化與科技論壇(一):藝術╳科技╳未來式」活動紀實 | 謝一誼 | 19.4 | 2018.9 |
52 | 一場跨文化的音樂新接觸:印尼中爪哇宮廷音樂、舞蹈與戲劇文化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53 | 場所凝視–建築的靈光與詩意 | 人文沙龍團隊 | 19.4 | 2018.9 |
54 | 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簡介 |
宋同正 范振能 |
19.4 | 2018.9 |
55 | 不羈的美學,無間的合作《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 | 林鶴宜 | 20.1 | 2018.12 |
56 | 《「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我的跨媒介研究探索 | 邱貴芬 | 20.1 | 2018.12 |
57 | 象生與飾哀的漢墓石刻畫像 | 龔詩文 | 20.1 | 2018.12 |
58 | 2018未來科技展人文科技區 :人文X科技-數位戲劇服裝設計美學 | 王怡美 宋同正 |
20.2 | 2019.3 |
59 | 百年同樂:1945年前日本音樂學者的原住民樂舞調查 | 人文沙龍團隊 | 20.2 | 2019.3 |
60 | 文化與科技論壇:人類世的文化與科技-臺灣社會如何實驗藝術 | 謝一誼 | 20.4 | 2019.9 |
61 | 如何黃梅?怎樣歌曲?一周藍萍的黃梅調電影音樂考論 | 人文沙龍團隊 | 20.4 | 2019.9 |
62 | 民俗技藝與數位科技的跨界融合:「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展現科技部專題研究與創作實踐的成果 | 邱誌勇 | 21.2 | 2020.3 |
63 | 探索美術史的邊陲 | 林聖智 | 21.3 | 2020.6 |
64 | 從「藝術跨域」談跨領域的必然與不可預期 | 邱誌勇 | 21.4 | 2020.9 |
65 | 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戲劇/電影與舞臺影像 | 人文沙龍團隊 | 22.1 | 2020.12 |
66 | 後疫情時代的公民參與、自造與設計 |
許峻誠 李建佑 |
22.2 | 2021.3 |
67 | 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傳播ー科技創新、智慧教育、與數位人文的觀點 | 陳聖智 | 22.3 | 2021.6 |
68 | 臺九線音樂故事 | 人文沙龍團隊 | 23.1 | 2021.12 |
69 | 我的都市長物志─從建築設計、城市策展到社會創新 | 人文沙龍團隊 | 23.2 | 2022.3 |
70 | 人文大師下午茶.林榮泰教授「道器變通─From SAD to CHEER」 | 張魁元 | 23.2 | 2022.3 |
71 | 文化科技作為跨域人才培育、產官學研鏈結與科專場域擴散的基壘 | 邱誌勇 | 23.3 | 2022.6 |
72 | 如果莊子是舞蹈家─無垢舞蹈劇場的時間感知與肉身存有學 | 人文沙龍團隊 | 23.3 | 2022.6 |
73 | 淺談元宇宙的數位知覺─對話機器人設計與虛實世界儀式感研究 | 廖冠智 | 24.1 | 2022.12 |
74 | 醫學設計創新的跨域研究挑戰 | 曾俊儒 | 24.1 | 2022.12 |
75 | 尋找臺灣第一個搖滾樂手 | 人文沙龍團隊 | 24.1 | 2022.12 |
76 | 跨文化的旅程,風光迤邐 | 許以心 | 24.1 | 2022.12 |
77 | 歌謠也會流浪:旅途、詮釋、與經驗濃度 | 人文沙龍團隊 | 24.3 | 2023.6 |
78 | 地域與全球的對話:近二十年藝術史的跨領域研究 | 林聖智 | 24.4 | 2023.9 |
79 | 擴散耦Diffusion Couple─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 | 黃雅玲 | 25.1 | 2023.12 |
80 | Omiyage:沉浸式視覺藝術互動系統 | 古倫維 | 25.1 | 2023.12 |
81 | 南管夢華錄:殖民統治與聲音媒體 | 人文沙龍團隊 | 25.1 | 2023.12 |
82 | 科技發展如何影響設計研究趨勢之變化 | 陳建雄 | 25.2 | 2024.3 |
83 | 藝術史教學場域之挑戰與因應 | 謝佳娟 | 25.2 | 2024.3 |
84 | 全球音樂史的寫作難題與臺灣的回應 | 楊建章 | 25.2 | 2024.3 |
85 | 「擴散耦」科技與藝術的擴散、並行、融合─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成果展 | 黃雅玲 | 25.2 | 2024.3 |
86 | 文化景觀與戰地金門 | 人文沙龍團隊 | 25.4 | 2024.9 |
87 | 探尋前瞻/跨領域研究的可能性:113年度藝術學學門專題計畫研究成果發表會 | 劉瑞琪 | 26.1 | 2024.12 |
88 | 反思性沉浸劇場《海》 | 李炳曄 | 26.1 | 2024.12 |
89 | 聊天機器人的智能干預為學業拖延問題帶來新解方 | 鄭霈絨 | 26.1 | 2024.12 |
90 | 基於大型語言模型(LLM)人工智慧代理的跨領域合作設計平台 | 曾元琦 | 26.1 | 2024.12 |
91 | 「戲劇翻譯與文化展演:『莎士比亞』與『東亞』的交會」論壇紀實 | 汪詩珮 林偉瑜 許以心 |
26.1 | 2024.12 |
92 | 安娜.門蒂耶塔的大地―身體藝術與生態女性主義 | 劉瑞琪 | 26.1 | 2024.12 |
93 | 未來偶戲劇場:基於多螢互動之沉浸式多人即時操偶系統 | 許峻誠 蘇嶧 |
26.1 | 2024.12 |
94 | 流動中的節慶樂舞景觀:緬華的身份重構與文化多元性 | 人文沙龍團隊 | 26.2 | 20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