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題目 |
作者 |
卷期 |
日期 |
---|---|---|---|---|
1 |
楊深坑 |
2.3 |
1999.11 |
|
2 |
張苙雲 |
3.2 |
2000.10 |
|
3 |
黃毅志等 |
5.2 |
2004.03 |
|
4 |
謝文全 |
5.4 |
2004.09 |
|
5 |
陳學志 |
6.2 |
2005.03 |
|
6 |
蕭顯勝 |
6.2 |
2005.03 |
|
7 |
彭森明 |
6.3 |
2005.06 |
|
8 |
謝伸裕 |
7.1 |
2005.12 |
|
9 |
楊李榮 |
7.1 |
2005.12 |
|
10 |
楊李榮 |
7.2 |
2006.03 |
|
11 |
甄曉蘭 |
7.3 |
2006.06 |
|
12 |
蔡敏玲 |
8.2 |
2007.03 |
|
13 |
陸偉明 |
8.3 |
2007.06 |
|
14 |
潘慧玲等 |
8.4 |
2007.09 |
|
15 |
郭實渝 |
8.4 |
2007.09 |
|
16 |
陳光華 |
9.1 |
2007.12 |
|
17 |
黃毅志 |
9.1 |
2007.12 |
|
18 |
谷瑞勉 張盈堃 |
9.3 |
2008.06 |
|
19 |
吳璧如 |
9.3 |
2008.06 |
|
20 |
高熏芳 |
9.3 |
2008.06 |
|
21 |
彭森明 陳瀅方 |
9.3 |
2008.06 |
|
22 |
黃毅志等 |
9.4 |
2008.09 |
|
23 |
楊深坑等 |
9.4 |
2008.09 |
|
24 |
柯華葳 |
10.2 |
2010.03 |
|
25 |
陳光華 |
10.3 |
2009.06 |
|
26 |
王天苗 |
10.3 |
2009.06 |
|
27 |
梁雲霞 |
10.4 |
2009.09 |
|
28 |
張媁雯 |
10.4 |
2009.09 |
|
29 |
陸偉明 |
10.4 |
2009.09 |
|
30 |
甄曉蘭 |
11.1 |
2009.12 |
|
31 |
劉強 |
11.4 |
2010.09 |
|
32 |
黃國禎 |
11.4 |
2010.09 |
|
33 |
陸偉明 |
11.4 |
2010.09 |
|
34 |
林明地 |
12.2 |
2011.03 |
|
35 |
謝伸裕 相子元 |
12.2 |
2011.03 |
|
36 |
陸偉明 |
12.3 |
2011.06 |
|
37 |
甄曉蘭 |
12.4 |
2011.09 |
|
38 |
劉美慧 |
12.4 |
2011.09 |
|
39 |
李玉琇 |
12.4 |
2011.09 |
|
40 |
陳光華 楊康苓 |
12.4 | 2011.09 | |
41 |
劉慈惠 |
13.2 |
2012.03 |
|
42 |
廖遠光 張澄清 |
13.2 |
2012.03 |
|
43 |
謝寶煖 |
13.4 |
2012.09 |
|
44 |
張郁蔚 |
13.4 |
2012.09 |
|
45 |
張育愷 |
14.2 |
2012.03 |
|
46 |
林雯瑤 |
14.2 |
2012.03 |
|
47 |
游美惠 |
14.3 |
2013.06 |
|
48 |
陳利銘 |
14.3 |
2013.06 |
|
49 |
謝意苹 |
14.3 |
2013.06 |
|
50 |
林斌 |
14.3 |
2013.06 |
|
51 |
余民寧 |
14.3 |
2013.06 |
|
52 |
陳素燕 |
14.3 |
2013.06 |
|
53 |
柯華葳 |
14.4 |
2013.09 |
|
54 |
黃秀霜 陳品儒 陳春蓮 |
14.4 |
2013.09 |
|
55 |
唐淑華 |
14.4 |
2013.09 |
|
56 |
陳振宇 |
14.4 |
2013.09 |
|
57 |
陳攸華 黃昌勱 謝宸韡 |
14.4 |
2013.09 |
|
58 |
潘慧玲 |
14.4 |
2013.09 |
|
59 |
曹真睿 |
15.1 |
2013.12 |
|
60 |
陳怡如 |
15.1 |
2013.12 |
|
61 |
周淑卿 |
15.1 |
2013.12 |
|
62 |
邱亦秀 廖培珊 |
15.1 | 2013.12 | |
63 |
唐淑華 |
15.3 |
2014.06 |
|
64 |
陳淑敏 |
15.3 |
2014.06 |
|
65 |
邱炯友 |
15.3 |
2014.06 |
|
66 | 量化分析者的互動新園地—介紹SRDA「程式分享交流平台」 | 楊孟麗 | 15.4 | 2014.09 |
67 |
張慧銖 |
16.1 |
2014.12 |
|
68 | 學思歷程 | 黃慕萱 | 16.3 | 2015.06 |
69 | 運動、認知功能與大腦的相遇:磁共振造影之過去與未來 |
陳豐慈 張育愷 |
16.4 | 2015.09 |
70 | 數位人文研究的在地特性與全球特性之探討 |
陳光華 薛弼心 |
17.1 | 2015.12 |
71 | 探問之旅:閱讀量?測量方式與重要性 | 陳素燕 | 17.2 | 2016.03 |
72 | 探討不同維度的詞彙知識與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 |
辜玉旻 張菀真 |
17.2 | 2016.03 |
73 | 閱讀中的減法:摘要能力的發展與其相關因素研究 | 連啟舜 | 17.2 | 2016.03 |
74 | 多文本閱讀策略教學在國中歷史科教學之運用 | 洪儷瑜 | 17.2 | 2016.03 |
75 | 關於申請科研計畫的經費補助 | 楊志堅 | 17.2 | 2016.03 |
76 | 建構高齡者在地老化運動促進策略及評估指標之研究 | 張少熙 | 17.3 | 2016.06 |
77 | 銀髮族實務社群的運作特徵與學習機制 | 高文彬 | 17.3 | 2016.06 |
78 | 高齡教育社會效果之調查 |
林麗惠 高玉靜 |
17.3 | 2016.06 |
79 | 淺談開放取用學術電子期刊互連系統 |
林信成 周庭郁 |
17.4 | 2016.09 |
80 | 在家說母語:越南母語繪本設計並運用於新住民家長訓練課程 |
葉郁菁 陳明聰 何祥如 |
18.1 | 2016.12 |
81 | 教育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研究結果與建議 | 王麗雲等 | 18.2 | 2017.3 |
82 | 回應教育學門熱門與前瞻議題調查報告 | 柯華葳 | 18.3 | 2017.5 |
83 | 驀然回首,盼見教育研究的社會影響 | 甄曉蘭 | 18.3 | 2017.5 |
84 | 嶄新的跨領域應用—運動科學 | 相子元 | 18.4 | 2017.9 |
85 | 一位阿根廷學者在美國學術界的求生之旅 | 林孟穎 | 19.1 | 2017.12 |
86 | 近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之人才培育政策 | 楊武勳 | 19.1 | 2017.12 |
87 | 虛擬實境之下一步-動作實境 |
相子元 邱煜程 戴一涵 |
19.2 | 2018.3 |
88 | 「運動增埔:奈米總動員」於2017未來科技展 | 許美智 | 19.2 | 2018.3 |
89 | 運動教我的幾件事 | 洪聰敏 | 19.3 | 2018.6 |
90 | 跨領域學習與研究歷程分享 | 蔡佳良 | 19.3 | 2018.6 |
91 | 臺灣高等教育學會介紹 | 張鈿富 | 19.3 | 2018.6 |
92 | 如何讓實證本位教育之推動更有系統的認識與預測–談執行科學在教育研究的意義 | 洪儷瑜 | 19.4 | 2018.9 |
93 | 天生高低有氧運動表現小鼠平臺用於發現和創新於演化以及慢性疾病之用途 | 黃啟彰 徐藝洳 |
20.2 | 2019.3 |
94 | 測網、冊網、策網:以織錦畫、構建藍圖 | 劉怡華 | 20.2 | 2019.3 |
95 | 從運動找到自信,由自信拓展人生 | 張育愷 | 20.3 | 2019.6 |
96 | 2019未來科技展ー精準運動科學展示專區報導 |
吳淑真 陳美燕 |
21.2 | 2020.3 |
97 | 2019未來科技展「運動禁藥一手掌握&抗炎保胃讚」 |
顏清棋 張值維 何健章 吳育澤 許美智 |
21.2 | 2020.3 |
98 | 2019未來科技展:新一代精準舉重訓練台 |
鍾寶弘 何維華 徐敬亭 蔚順華 |
21.2 | 2020.3 |
99 | 「棒球投手的最佳化訓練秘密武器ー指壓棒球」於2019未來科技展 | 施皇嘉 | 21.2 | 2020.3 |
100 | 運動訓練系統及其裝置ー無線壓力鞋墊於運動訓練之運用 | 黃致豪 | 21.2 | 2020.3 |
101 | 英國教育史研究與我ー我的學思歷程 | 顧曉雲 | 21.2 | 2020.3 |
102 | 從學習權談高齡學習機會與資源的優化 | 陳淑敏 | 21.3 | 2020.6 |
103 | 樂齡者的心態、接受創新程度與超越老化間有關係嗎? | 陳嘉彌 | 21.3 | 2020.6 |
104 |
魏惠娟 蔡齡儀 廖芳綿 周思嫺 楊舒安 |
21.3 | 2020.6 | |
105 | 科學研究趨勢ー跨領域合作 | 蔡佳良 | 21.3 | 2020.6 |
106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Let's move for health | 古博文 | 22.3 | 2021.6 |
107 | 從2020東京奧運展望臺灣運動科研的發展 | 吳淑真 | 23.1 | 2021.12 |
108 | 巔峰運動表現之跨領域研究 | 洪聰敏 | 23.1 | 2021.12 |
109 | 為何教育研究對教育政策與實務的改進貢獻有限? | 王麗雲 | 23.1 | 2021.12 |
110 | 運動科技,以人為本 | 相子元 | 23.2 | 2022.3 |
111 | 精準羽球在交大─從精英比賽情蒐到全民體育教學 |
易志偉 粘家盛 |
23.2 | 2022.3 |
112 | 「棒球投手疲乏回饋之虛擬實境系統」於2021未來科技館 |
徐瑋勵 王序閔 |
23.2 | 2022.3 |
113 | 運動科學的多元價值 | 相子元 | 23.3 | 2022.6 |
114 | 免費之外,開放取用期刊解開的封印 | 林雯瑤 | 23.4 | 2022.9 |
115 | 從掠奪型期刊到巨型期刊:對OA出版與學術生態的省思 | 林奇秀 | 23.4 | 2022.9 |
116 | 從數據分析面向探索圖書資訊學之現狀與發展趨勢 |
林秋薰 陳光華 |
23.4 | 2022.9 |
117 | 多年期研究計畫撰寫的快思與慢想 | 洪承宇 | 23.4 | 2022.9 |
118 | 轉型正義與教育連結的意義與可行路徑 | 甄曉蘭 | 24.1 | 2022.12 |
119 | 臺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台(TOAJ):理念與實踐 |
何萬順 林雯瑤 |
24.2 | 2023.3 |
120 | 淺談跨域:更新視角、解放框架、批判檢視 | 劉怡華 | 24.2 | 2023.3 |
121 | 教育學研究的挑戰與可能因應 | 林明地 | 24.2 | 2023.3 |
122 | 職業高爾夫選手高峰表現之心生理關鍵 |
吳家豪 洪聰敏 |
24.2 | 2023.3 |
123 | 突破「風」鎖—談自由車運動科技研發與應用 |
苗君易 精準運動科學破風取勝團隊 |
24.2 | 2023.3 |
124 | 精準運科通往奧運金牌之路 |
何維華 林敬能 蔚順華 徐敬亭 鍾寶弘 |
24.2 | 2023.3 |
125 | 雙語教學的國際化與在地化的實踐及挑戰:教育學觀點 | 楊志堅 | 24.3 | 2023.6 |
126 | 學術研究是一個充滿熱情、挫折與驚嘆的奇妙旅程─我二十年高等教育研究之旅 | 侯永琪 | 24.3 | 2023.6 |
127 | 生態觀點對認知心理學轉譯執行功能教學實務之啟發 |
曾淑賢 黃素英 許馨仁 羊蕙君 劉凱 |
24.4 | 2023.9 |
128 | 體育學跨領域研究的機會與挑戰:永續發展的觀點 | 古博文 | 24.4 | 2023.9 |
129 | 研究與寫作 | 陸偉明 | 24.4 | 2023.9 |
130 | 「人文舞台:科技與運動的交會」於2023未來科技館 | 編輯部 | 25.1 | 2023.12 |
131 | 運科擴能:自行車虛擬路線開發成果展示 |
陳美燕 陳建源 |
25.1 | 2023.12 |
132 | 2023 FUTEX足球競賽即時事件識別技術簡介 | 許懷中 | 25.1 | 2023.12 |
133 | 來自元宇宙的拳擊培訓員:讓虛擬對手具象實體化 |
邱文信 韓秉軒 張寬寧 |
25.1 | 2023.12 |
134 | 羽球運動新體驗:智聯網羽球場館解決方案 |
王振興 楊雅婷 許煜亮 江維鈞 |
25.1 | 2023.12 |
135 | 透視羽球─控球力評估系統 |
邱輝傑 劉柏宇 邱子宸 易志偉 |
25.1 | 2023.12 |
136 | 以「執行功能」和「培育素養」為核心之教育評估方案試行報告 | 劉惠美 | 25.2 | 2024.3 |
137 | 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延續與擴增 | 張鑑如 | 25.2 | 2024.3 |
138 | 體育運動營造樂活與幸福的人間力 | 陳美燕 | 25.3 | 2024.6 |
139 | AI羽球技能學習與提升之混合訓練課程及學習表現評估系統 | 楊雅婷 張筱瑄 林恒生 許煜亮 林裕晴 黃靖珽 王振興 |
26.1 | 2024.12 |
140 | 教育研究的可能性:113年度國科會人文處教育學門教師增能研習工作坊紀實 |
曾正宜 邱昱翔 |
26.2 | 2025.3 |